2024年6月21日,环境学院党委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集体学习活动,环境学院师生党支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收看了教育部推出的党纪学习教育示范微党课——《中华传统廉洁文化》。这堂微党课汇聚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华东政法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顶尖学者与教师,联手打造了一场既深刻又富有启迪性的思想盛宴。
通过观看这堂微党课,我们深刻领略到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廉洁,这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追求,如今依旧熠熠生辉,贯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其核心价值观廉、俭、诚、信等道德准则,在古代社会广泛践行与推崇。从古代的“廉者,政之本也”到今天的“清正廉洁作表率”,廉洁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
课程中,诸如包拯等历史人物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形象,生动诠释了廉洁文化的精髓,成为永恒的榜样。同时,廉洁文化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古代官员以身作则、清正廉明,为百姓谋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一精神在现代社会仍具重大现实意义。尤其对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的“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大家感悟颇深。这两句话蕴含深刻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古今社会均具重要启示与指导意义。“不受曰廉”强调不接受不义之财与不正当利益,古代名臣贤相坚守原则,其事迹成为后世楷模,于今仍警示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守住道德底线。“不污曰洁”注重行为和内心的纯洁,古代文人墨客追求内心纯净与生活简朴,展现高洁风范,在现代社会,个人也应在公共服务、商业及个人生活中保持洁身自好。
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从教育层面引导我们反思廉洁文化的承传与革新。他们强调,教育作为培育未来栋梁的摇篮,理应承担起传播廉洁理念的重任。我们应该将廉洁教育巧妙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从而在学生心中播下廉洁的种子,培育他们坚守廉洁底线的道德品质。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则从宏阔的历史视角,细致梳理了廉洁文化的演进脉络。通过回顾历史,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廉洁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远影响。唯有恪守廉洁,才能赢得民心,确保国家的稳定与昌盛。
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师们则从法治视角出发,阐释了廉洁在构建法治社会中的基石作用。他们指出,法律是捍卫社会公平的最后屏障,而廉洁则是法律公正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法治环境。
微党课中的专家学者们还通过鲜活案例与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廉洁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准则。作为环境学院的一员,我们应将廉洁文化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贯穿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科研探索中,我们要恪守学术道德,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在工作岗位上,我们要秉持公正,以廉洁的态度为学院发展添砖加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自觉抵制诱惑,做到清心寡欲、自律自爱。
此次集体学习活动对我们党支部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我们将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不断加强党性锤炼,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我们坚信,通过秉持廉洁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态度,我们定能为环境学院的蓬勃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